走进涉县王金庄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
王金庄村位于涉县县城东北部的大山深处,距县城15公里,井店镇8.5公里。全村由5个行政村组成,1300多户,4600多口人,4500亩耕地。
据《涉县志》记载,晋顷公十二年(公元前514年)邯郸被秦兵围困,赵简子为保实力率兵回退晋阳。到涉县后,看到王金庄村西至井店村东扁扁寨山高路险,易守难攻,故在此屯兵蓄锐。待时机成熟后,率兵从王金庄昼夜激进,一举将邯郸夺回。由此,为建立赵国打下了基础。王金庄村东南的康岩寨、村北的曹家寨、村后的李家寨、刘家寨,据专家认定均为春秋战国时赵简子屯兵时所建的烽火台。由此推断,2500多年前王金庄就有人居住。元末明初,又有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来,接着曹、李、刘等姓先后迁来同住。
山水相映成趣。
传统民居一角
瀑飞泉涌
千百年来,这里的山民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不被山高沟深、石厚土薄所困,战天斗地,依山就势,就地取材,修建石街石房和围山梯田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,主要有四大特色:一是独具梯田之韵。梯田是王金庄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,这里的人们常年劳作不止,劈山垫地,垒石造田。尤其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,在著名的劳动模范、全国第四届、五届人大代表王全有的带领下,男女老少齐发动上山修田,创造了深山修田奇迹。目前,共垒筑建造梯田4000多亩,1.5万块,延长1000多公里,在山下向山顶看是一眼堰,站在山上往山下看是一片田,曾经在1988年至199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署实施“3737”项目时,联合国世界粮食署评估团团长特布里吉斯在王金庄考察时称赞:“一看见这石堰就使我想起了象征中国的万里长城。”“往上看登天梯,往下看入地门。中国人了不起,上管天,下管地!”二是独有石头之奇。走进王金庄村就是走进了石头的世界,石街石道、石房石墙、石桌石凳、石碾石磨、石桥石栏、石碑石碣、石井石窑、石槽石臼,随处可见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,村里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600多幢、4000多间,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,村中石板街长2000多米,尤其是石板街中间的排水沟设计既科学又坚固,从建村到现在千百年来越走越明亮,由此看出古时的王金庄人对排洪的重视,已成为王金庄村的一个符号。三是独飘花椒之香。王金庄村大红袍花椒有“十里香”美誉,先后荣获第四、五、六、七届中国(廊坊)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交易会名优产品。四是独成毛驴之景。王金庄村家家户户养驴,人们上山建房、梯田耕作,都需要毛驴驮物负重,是农户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,每到春种秋收时节,农民赶着驴儿在一弯弯梯田上辛勤劳作,形成山沟里一道特有的风景。
传统农居外观
牵着毛驴去劳作
王金庄村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,村北海拔1000多米的桃花岭有“百里云海看日出”景观;村后有近百米深的天然黄龙洞、金盘山娲皇新宫;村南有“巍然赵简子城烽火台”、直插云霄“天柱山”、林风习习“竹簾洞”;拐里村上和刘家村后有姐妹“玉牙山”;禅房村南有海拔近千米的青阳山凤凰顶等。人文景观主要有:129师转战时刘伯承、邓小平的办公旧址,始建于元代的黄龙庙,建于明代的明国寺,清代的曹氏宗祠,万亩梯田群,双龙水库,西坡药王庙等。
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传统遗风犹存、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——王金庄,2008年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,2012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财政部、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、中国传统文化名村。
王金庄村古朴自然和神奇浓厚的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,吸引了大批绘画、摄影人员来此采风写生。电影《艳阳天》、《笨人王老大》、《浴血太行》等曾在这里拍摄;全国著名画家王维安的油画《王金庄农民的节日》、刘进安的国画《王金庄人》等作品曾在全国获得金奖;田黎明、 史国良都在这里写生,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在北京举办了《走进王金庄》大型画展,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教授李铁生、贾又福等都曾经在王金庄写生创作。以王金庄为素材创作的绘画摄影作品不断被国家级报刊杂志刊用。
今年以来,王金庄村积极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,打造旅游观光胜地。按照“一个集镇就是一个景点,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”的理念,做好山水文章,加快生态旅游开发,发展农家生态旅游。王金庄河道属清漳水系,夏秋两季,清水四溢,河溪遍布,瀑飞泉涌,风光宜人。近年来,王金庄村与周边村庄共同加快生态旅游开发,沿王金庄河道建塘坝水库11座,与沿线千亩中药材基地和“十里香”大红袍花椒林,共同构筑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,形成了集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10公里“黄金水道”。每年吸引游客达1.1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300多万元。特别是夏秋炎热季节,到此玩耍游乐、消暑纳凉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,每天就可达上千人次。